曹琴默,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合格母亲”角色,毫无争议。
在甘露寺期间,甄嬛曾设想过,如果她继续留在宫中,必定会和皇后、安陵容、祺嫔等一众宫中势力展开厮杀,撕扯成一片血肉模糊的战场。甄嬛心中知道,那时她会时常感到一种遗憾:她的长女胧月,为什么没有成为一位皇子呢?如果她手中有了皇子,自己的地位自然会更加牢固。
但这一幕,注定不会在曹琴默身上上演。她那份对女儿的爱,深入骨髓,毫不掩饰。曹琴默唯一的遗憾,便是自己的身份地位过于低微,或许会影响到女儿的未来,但她从未因此为温宜的身份——公主而感到失望。
华妃死后,曹琴默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转机,从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一跃升为襄嫔。在这个等级的提升中,她不仅实现了身份的质变,更成为紫禁城中一位真正的小主,拥有了一宫之主的权力。她曾幻想过,自己若能再进一步,晋升为妃或贵妃,那该是多么荣耀的事。但她的目标从不只是为了个人的尊荣。
展开剩余79%曹琴默真正期望的是,凭借母贵的地位,温宜能够避开婚姻联姻的束缚,远离宫外的孤独命运。当温宜成年,她可以安享一生,而不必像那些公主们一样,经历被迫和亲的辛酸。
此刻的曹琴默,雄心勃勃。刚与甄嬛联手打败了华妃,彻底摆脱了过去的束缚。皇帝也认同了她的贡献,对她给予了升职的奖励。她不再是那个在华妃身边只能战战兢兢的寒门贵人,而是终于站到了更高的位置。
曾经在华妃身边,曹琴默的日子极为艰难。华妃对她母子俩极其苛刻,常常动辄打骂,曹琴默和温宜的寝宫简直寒酸,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装饰。面对这种困境,曹琴默凭借着无穷的智慧才勉强撑了下来。
华妃性格暴躁,行事十分冲动,往往做一步算一步,完全不顾后果。丽嫔作为华妃的亲信,承担了为华妃争取皇帝宠爱的重要职责。而曹琴默,虽并不在华妃身边担任这种角色,但她的职能却是帮助华妃在关键时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甄嬛宫中小产时,华妃焦虑万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时,曹琴默就被颂芝紧急请来,给出了冷静的建议:华妃必须低下姿态,才能平息皇帝的怒火。最终,华妃不得不屈服,去碎玉轩脱簪待罪。
随着时间推移,曹琴默渐渐明白了自己的长处,那便是主动出击——她总是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果断的决策,而这一点在宫斗中至关重要。
华妃在宫里指使人给甄嬛的药里下毒,曹琴默毫不犹豫地建议华妃以全家人的生命为威胁,逼迫妙音娘子余氏将所有罪责揽下,这一举动成为她和甄嬛首次的较量。
不仅如此,在温宜的寿宴上,曹琴默故意设计甄嬛,强迫她表演惊鸿舞。这是纯元皇后最喜爱的舞蹈,甄嬛若跳得不好,便会被宫中众人嘲笑。然而,甄嬛天资聪颖,最终凭借沈眉庄的琴音、安陵容的伴唱和果郡王的笛音,完美演绎了自己的惊鸿舞。
曹琴默在皇帝面前也从不手软,她一番话便让皇帝开始怀疑甄嬛的忠诚。她的攻击力堪称一流,已经不亚于宫斗中的佼佼者甄嬛。
然而,曹琴默虽然进攻猛烈,却缺乏足够的防守意识。首先,她从未仔细研究过自己的真正上司——皇帝和太后。她明了甄嬛和皇后的心思,却始终不能摸清皇帝的真正想法。皇帝是一个情感匮乏的人,面对曹琴默和温宜母女的亲昵,便常常感到欣慰,这也成为了曹琴默在宫中立足的情感依赖。
然而,她似乎从未真正琢磨过皇帝和太后的忌讳与喜好,这也让她无法在宫中如鱼得水。
此外,曹琴默也完全不懂得何为“蛰伏”。自从进入宫中,她便站在了华妃一方,与华妃结下了深厚的同盟。华妃虽然对她严格,但也给了她一些实质性的保护。若没有华妃的庇护,曹琴默恐怕无法生育温宜。
然而,曹琴默一旦背叛华妃,公开揭发她的罪行,皇帝的情感立刻变得复杂难测。虽然出于利益,他或许需要这样一把“刀”,但在个人情感上,曹琴默背主的行为让皇帝心生厌恶。
当甄嬛怂恿曹琴默再次提出赐死华妃时,曹琴默果断行动,这一行为让皇帝直呼“狠心”,就连皇后也感到诧异不已。
曹琴默的思维方式,始终停留在以主动出击为主的状态,而缺乏了必要的防守意识。当她提出赐死华妃的请求时,无疑是对皇帝和太后情感的极大挑战。
最终,曹琴默的结局是悲惨的,她死后,温宜被接走成为端妃的养女。端妃绝不会让温宜知道,她的亲生母亲曾经为她奉献过一切,甚至超越了自己。温宜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曹琴默是如何用心去爱她的。
与端妃不同,曹琴默注定无法像她一样学会“蛰伏”,等待时机,而是过于激情澎湃,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发布于:山东省融丰配资-平台配资炒股-如何股票配资-股市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