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阖闾,世之善用兵者也。”这句古人对孙武和阖闾的评语,简洁却意味深长。孙武以其高超的战术著称,而阖闾则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奇才,他的用兵之道,巧妙地体现在如何合理使用人才上。
阖闾,春秋末期吴国的国君,以其独特的治国理政和用兵之道,使得吴国一跃成为春秋时代的强国,足以威胁周边的楚国和越国。他用人不拘一格,曾任命吴国军队的将领孙武和楚国的旧臣伍子胥作为重要谋士与大将,开启了吴国的强盛之路。
然而,阖闾在政务上的果敢与智慧,与他在家庭生活中的软弱形成鲜明对比。吴王阖闾有三子两女,但他最为宠爱的小女儿胜玉公主,却因其娇惯与溺爱,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展开剩余85%过度溺爱带来的恶果
阖闾一生中最为疼爱的小女儿胜玉公主,性格如她的名字一般,既纯净又敏感。父王从她幼时起便一心呵护,几乎满足她的一切需求,甚至任由她在宫中作威作福。尽管胜玉公主年纪渐长,但她的脾气性格未曾改变,依然骄纵任性,得不到任何约束。
有一天,阖闾与夫人正在胜玉的行宫中商讨军事策略,吃到午膳时,阖闾发现桌上有一道蒸鱼,味道异常美味。于是,他将剩下的半条鱼递给了心爱的女儿胜玉。谁知胜玉公主看到这一幕,瞬间怒火中烧,满脸羞愤地质问父亲:“父王为何给我吃您吃剩下的鱼?您竟然如此轻视我?”阖闾不解其意,解释道:“此鱼味美,我想你也该尝尝。”然而,胜玉公主却认定这是父亲对她的不敬,眼中泛起泪光,情绪愈发激动。
在这场小小的争执中,阖闾终于感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寒意,他意识到,自己过度的宠爱或许已经导致了女儿脾气的恶化。尽管他内心万分不舍,仍决定让胜玉冷静一会儿,他命令仆人将胜玉带去更衣梳洗,希望她能够放下心中的怒火。然而,胜玉的情绪却愈加激烈,她愤然冲入寝宫,自言自语道:“父王,我一定会让您后悔的。”随即,她做出了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决定——自刎于寝宫。
悲剧的降临
阖闾得知女儿自杀的消息时,心如刀割。当他赶到女儿的寝宫时,眼前是一片血红,胜玉公主已经因失血过多,奄奄一息。阖闾抱起她,急切地呼唤:“胜玉,胜玉!”但胜玉的眼中仅剩一丝微弱的光芒,最后的呼吸也随着她的话语消散。“父王,我说过,我会让您后悔的……”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话语带着一种奇异的满足感,而阖闾却再也无法挽回这段父女情深。
胜玉的死亡引起了吴国上下的震惊与悲痛。阖闾深感自责,决定给予女儿最盛大的葬礼,以表达他对女儿的愧疚和不舍。然而,这场葬礼,却远比任何人想象的更加奢华与残酷。
万人殉葬:阖闾的极端愧疚
阖闾为了让女儿死后仍然能够享受公主的尊荣,选择了为她举行活人殉葬。在春秋时期,活人殉葬的风俗早已出现,通常只有地位显赫的王侯将相才有这样的待遇。阖闾不顾伦理与人情,决定为胜玉公主提供这一最为极端的“陪葬”。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阖闾特意命人建造了一个池塘,将胜玉的墓室安置其中,并在墓室四周用巨大的条纹石砌成墓室墙壁,确保任何陪葬者无法逃脱。
更令人震惊的是,阖闾要求将活人殉葬的方式延续到百姓身上。他在葬礼当天,布置了盛大的仪式,街道两旁张挂白色挽联,百姓们也纷纷穿上丧服,低头行礼。作为陪葬品,胜玉的灵柩被玉器、金器和华丽的绫罗绸缎环绕,其中尤以那把名为“盘郢”的宝剑为最。那是一把越国进献给吴国的宝剑,胜玉公主生前尤其钟爱这把剑,因此也被作为随葬物品。
然而,真正让所有人惊愕的,还是随葬队伍中那支白鹤舞队。数百名身着白衣的舞者手持白鹤,随着宫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栩栩如生的白鹤仿佛带领着公主的灵魂飞升。这个舞蹈不仅让围观的百姓惊叹不已,更加深了阖闾为女儿举行这场葬礼的异乎寻常。
当灵柩缓缓向墓地进发时,围观的百姓并未立刻散去。随着白鹤舞的引导,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加入了这场葬礼的队伍。最终,当人群全部走上通往墓室的道路时,阖闾安排的士兵们突如其来,将这条通道围得水泄不通,封锁了任何人的撤退路线。百姓们的骚动声越来越大,很多人尝试逃跑,但在士兵的强力推搡下,几乎所有人都被迫进入了墓室。
就这样,这场原本应该是对公主的最后敬意的葬礼,变成了一个惨绝人寰的殉葬悲剧。随着最后的哀号声渐渐消失,阖闾实现了他对女儿的“爱”,但他和吴国的人们再也无法承受这场血腥且不合人道的仪式带来的深重代价。
最终,整个吴国陷入了无法言喻的痛苦与恐惧之中,阖闾的“爱”变成了永远无法回头的噩梦。
发布于:天津市融丰配资-平台配资炒股-如何股票配资-股市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