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温趁着唐昭宗设宴招待群臣之时,悍然闯入宫殿,直言要求唐昭宗将皇位让给他。唐昭宗震惊之余,万万没想到的是,群臣们竟然选择装作不见,对朱温的篡位行为无一人提出反对意见。更为讽刺的是,张文蔚、杨涉、苏循等一众朝中重臣,竟主动站在朱温一方,威逼唐昭宗退位。眼见局势已无法挽回,唐昭宗只得含泪同意将皇位禅让给朱温。随后,唐昭宗命中书令杨涉起草了一份退位诏书,明确表示愿意自愿将皇位禅位给梁王朱全忠。(注:朱全忠便是朱温,本名朱全忠,入朝后被赐名。)
不久后,张文蔚带领几位朝廷重臣,捧着唐昭宗的退位诏书和传国玉玺,来到了朱温的梁王宫殿。朱温打开诏书,看到上面写道:“……今莅倍臣,献上国玺,追则尧典,禅位于朱全忠,梁王无致辞焉!”朱温心中大喜,立刻准备收下玉玺。然而,丞相李英却提醒道:“不可以!大王应该拒绝接纳此玉玺与诏书,最好让昭宗亲自捧着印玺,将其交到大王手中。这样,天下百姓才不会认为大王是篡位之人。”
展开剩余78%朱温听从了李英的劝告,觉得颇有道理,便命李英带着玉玺返回皇宫。唐昭宗看到李英捧着玉玺回来,忙问:“此事如何?”李英回答:“梁王推辞不受。”唐昭宗对此感到疑惑,问道:“梁王为何推辞不收印玺?这又该如何处理?”李英答道:“陛下应亲自捧着玉玺,交到梁王手中。只有这样,天下人才能看到您的大度和远见,确保您后代的江山长治久安。”
唐昭宗终于明白了朱温的心思,但此时的他别无选择,唯有照办。于是,唐昭宗亲自捧着玉玺,来到梁王的宫殿。殿中群臣汇聚,外面卫兵铠甲森严,刀枪闪耀。李英将唐昭宗带到朱温面前,当众宣读了退位诏书,随后示意唐昭宗将玉玺交给朱温。唐昭宗颤抖着双手,跪倒在地,将玉玺递给朱温。朱温接过玉玺,笑着请唐昭宗起身。
接着,张文蔚等人引领朱温与唐昭宗来到金銮殿,举行了正式的受禅仪式。仪式结束后,朱温换上了象征帝王身份的龙袍,坐在龙书案前。此时,王彦章、葛从周、尚让、齐克让等人手持长剑,肃立两旁。唐昭宗换上了普通的公服,站在群臣之首,跪拜称臣,恭敬地山呼万岁。这一场景让人不禁感叹:“当初朱温以强势之手夺权,欺凌唐室如同孩童。谁知天道无情,迅速改变了历史的主宰。”
朱温废除了唐昭宗,称帝自立,年号“太祖”。他将自己的名字朱全忠改为朱晃,并改年号为开平元年,国号“大梁”。唐朝自618年高祖李渊登基以来,经过280年的历程,最终走向了灭亡。丞相李英道:“天不能有二日,国不能有二主。昭宗既然已经禅让,按理应该退居藩地,穿上王服。”朱温随即发布诏书,封唐昭宗为济阴王,命令他立即前往曹州济阴就任,并宣布以后没有圣旨不得擅自离开封地。唐昭宗痛哭流涕,向朱温谢恩后离开了宫殿。
朱温篡位建立了“大梁”,史称“后梁”。他成为了梁朝的开国皇帝。即位后,朱温接受了群臣的拜贺,并开始分封朝中重臣。他将张文蔚、杨涉任命为平章事,封苏循为左仆射,薛贻矩为右仆射,封王彦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王彦龙为保驾上将军,葛从周、尚让、齐克让等人则被封为节度使。然而,朱温却忽视了李英,没有为他封官。
李英见其他臣子都获得了重任,而自己却被冷落,心中愤懑不平,忍不住向朱温询问:“我辅佐大王,立下了赫赫战功,功劳远远超过其他人,为什么大王偏偏没有封赏我?”朱温怒斥道:“你这逆贼,还敢多言!昭宗曾待你厚重,而你为了权势出卖了他,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若让我继续留你在朝,群臣恐怕纷纷效仿,朕的江山如何能保住?”
李英不甘心,仍然厚着脸皮请求封赏,然而朱温却骂道:“你个负心汉!”说罢,他一挥袍袖,命令道:“来人,将李英推出去斩首!”李英顿时大惊失色,向群臣恳求庇护,但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早已看他不顺眼,纷纷视而不见。最终,几名武士上前,将李英推到了午门外,片刻后,李英的头颅落地。这一幕正应了那句古话:“祸患常因欲望而起,百年富贵岂能逃过灾难。”
朱温即位后,封废帝唐昭宗为济阴王,并令他立刻前往曹州济阴上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温愈发感到不安,深知唐昭宗迟早会成为祸患。于是,他命令王彦龙带领一支军队,沿途追赶唐昭宗,并在途中将他绳缚至路旁,窒息致死。事后,朱温声称唐昭宗因郁郁寡欢而自缢,随即发布诏书,追谥唐昭宗为“哀帝”。(注:历史上,唐昭宗的确在朱温发动兵变时被杀,而昭宗之子李柷继位。两年后,朱温篡位,改封昭宗为济阴王,并最终追谥其为哀帝。)
发布于:天津市融丰配资-平台配资炒股-如何股票配资-股市杠杆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